孙飞 孙立:信托业喜忧参半 发展可期
来源:WWW.TRUSTSZ.COM 时间:2005-02-18
(一)回首2004年:信托业忧喜参半难尽欢
2004年是我国信托业发展史上值得重彩浓墨的一年。各种新型信托产品的推出、信托业协会的即将成立、以及信托投资公司治理结构日趋完善等均预示着今后我国信托业将从量变的积累进入到质变的突破阶段。
1、信托品种及规模迅速扩大
2004年中国信托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抬头区间。首先,通过国家宏观调控的“121”和“831”的房地产开发抑制政策,以及银信之间准资产证券化的推进,令房地产信托业务和银行信贷资产转让信托业务获得了高速发展的空间。其次,在信托功能逐步得到市场认可的情形下,信托证券投资业务、信托受益权转让业务、信托股权投资业务、信托租赁业务等多项信托业务也都得到迅速壮大。与去年同期相比,无论是在信托产品发售数量上,还是在市场募集金额上均迈上了历史的新台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12月31日,国内信托业共发售各类信托产品336只,总规模近340.7亿元,分别比上年年末增长约149.3%和184.5%。(图略)
2、信托产品结构呈多元化态势
2003年中国信托业乘势而上,全面发展,其所具有的创新天赋,被激发展现出来。而2004年推出的336只信托产品不仅使信托业规模猛增,而且加速了信托品种的多元化趋势。目前,信托业已初步形成了证券投资型、股权投资型、资金贷款型、资产准证券化型、资产受益权转让型、信托资金租赁型等多种类型的信托品种;同时,在单个信托产品规模、期限和收益方面,也出现了募集资金从几百万元到几亿元不等,期限和收益多样化的信托种类。这不仅方便了委托人根据其投资偏好选择信托类型的空间,而且也加剧了信托行业内不同类型信托产品为争夺市场份额而产生的同业竞争,有利于信托业的进一步优化发展。(图略)
3、制度性变革正本清源,推动信托市场可持续发展
单纯从市场政策环境看,2004年的中国信托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制度性变革来推动市场滚动的车轮。可以说,2004年是信托业名副其实的“监管年”,银监会自4月份始正式对各家信托公司展开交叉检查。在检查期间,银监会勒令庆泰信托、金新信托及伊斯兰信托停业整顿。随后,“金新乳品事件”又成为市场遭遇前所未有 “寒流”的“导火索”和“触发器”。为此,银监会马上颁布了“46号”文,令信托全行业的整顿风暴就此拉开序幕。进入6月份后,银监会围绕“分类监管”和“信托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又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其中主要包括《关于进一步规范集合资金信托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信托投资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信托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多项规章制度,其目的为后续发展正本清源。这些引导信托市场规范化建设的政策及制度措施引起信托市场极大的震动、调整和反思,有利于信托市场的稳健发展与成熟。
4、信托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所改良
信托公司完善的治理结构是信托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近年来管理层高度重视对信托公司治理结构的引导和规范。2004年在银监会的要求下, 56家信托投资公司已于本年度的下半年开始对自身原有的治理结构进行变革,纷纷构建起较为严密的内控机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内控制度和内部风险控制程序,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和完善了“用手投票”的三会制度及公司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同时,为信托业防范和化解信托投资风险提供了保障。当然,从“庆泰和金新乳品”等事件中,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信托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仍有诸多不完善之处,而内控建设也不应只停留在书面上和形式上。目前,56家信托公司的治理结构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进。
5、信托市场发展瓶颈仍旧突出
瓶颈一:盈利性缺陷令信托金融业务开展空间受限
虽然我国的金融行业长期以来都是在严格管制、垄断的政策环境下经营,且主要业务基本上也是依靠政府资源获取利益。但与国内其他金融行业相比,信托业市场化的发展却受到了长时间的政策抑制,目前,这种抑制在2004年里继续得到延续,这不能不说是信托业发展中最大的瓶颈。虽然信托监管层在本年度也尝试优先批发给信托业一些业务资源。但从实际运作的清况看,这些业务资源早已出现了与市场发展极大的不协调性,以至于从根本就无法同其他金融行业展开正面的市场竞争。同时由于与其他金融行业相比较,属于不公平竞争,进而导致信托公司的金融业务总量和盈利水平呈下滑的态势。
瓶颈二:市场需求持续扩张,信托供给尤显不足
2004年信托业的迅速发展和信托市场的空前繁荣,导源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信托产品的巨大需求。然而,面对日益扩张的市场需求,信托公司信托产品的供给能力却渐显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一些信托公司的业务驾驭能力不强,某些重大市场机会难以把握,导致公司无法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特别是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手段的组合能力不强;第二,信托业历经整顿,导致优秀人才大量流失,虽然在2004年各公司在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但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仍然差距极大,数量不足,理财专家的专业素质尚有欠缺,信托财产的管理和处置能力受到制约;第三,业态规模偏小,单一信托公司的资产规模体量不足。加之全面开展规范意义上的产业投资基金业务和公募性质的集合资金信托业务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尚未具备,导致其存在体制上的瓶颈约束。
瓶颈三:金融市场竞争态势激化,信托市场政策缺失
中国金融市场每一次的结构性调整和创新都源自市场竞争的压力。在这其间,虽然各行业内部的碰撞最为直接,但是我国金融市场的资源共享与业务泛同质化特点使得2004年的信托市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信托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趋严峻。这其中主要表现为信托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最大劣势是其产品的竞争力。以资金信托为例,2004年它同银行业的集合投资理财、证券业的发债、保险业的投资联结险以及基金业的证券投资基金展开角逐。然而由于信托产品政策上的缺失或限制,比如200份合同的制约等等,令其不得不臣服于上述其他金融品种,这种不利因素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信托投资公司2005年的美好前途。
(二)2005年信托业发展新路径
1、信托机构的规模和实力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由于银监会没有对信托公司增资扩股设置先决条件,因此,2004年以中诚信托和金信信托为代表的多数信托公司展开了股本再扩张行为,笔者估计在2005年会有不少信托企业从壮大资本实力和发展规模的角度出发,根据公司各自的发展需要跨入增资扩股的行列。到目前为止,在重新登记过的信托公司中,至少有1/3已经增资或者正在进行增资扩股。而诱发信托业增资潮的原因很简单,即受制于融资渠道的限制,信托公司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无法在资本市场谋求更大发展。
2、信托机构的同业竞争更趋激烈,优胜劣汰将不可避免
2004年信托市场的竞争格局正迅速由自由竞争向准垄断竞争业态过渡,只占公司总数10%和25%的前5家和前10家信托投资公司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已将近1/3和1/2。笔者认为此种近似于垄断性的竞争将会在2005年继续演绎,并且将会在更多的业务领域里展开。由此笔者认为:2005年,我国信托市场的竞争格局将会发生重大变化。首先是“分类监管”政策的实施,将使一些符合条件的、并具有浓厚资源背景的信托公司正式亮相信托市场。其次,《信托投资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推出,也将会拉大信托市场的贫富差距。第三,由于目前信托机构的盈利能力不够突出,所以在2005年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那些通过差别化战略,注重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又不断进行业务创新的信托机构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从2005年市场来看,一些规模小、竞争力差的信托机构将有可能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将不可避免。
3、信托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信托行业是一个高度复杂和多元化的智慧型金融产业,信托公司经营很多金融业务是高风险的特殊商品。所以,信托公司的风险时常表现出多发与突发特征。对此,银监会在2004年里大力规范了信托公司的业务运作,进而使得信托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认为风险控制作为信托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将会在2005年得到深化延续,信托行业也将会把化解风险放在行业发展的首要位置,以保证其行业的稳健运行,保证其信托资产的安全性,以此来减轻周边环境对自身的负效应。
4、市场的全面创新将促进信托公司做大做强
目前国内信托业一直在谈“竞争手段的单一化”,一直希望实现“业务模式的差异化”,但笔者认为进展甚微,其主要原因是大的信托市场环境使然。所以,笔者从金融业和信托市场的发展趋势上分析,2005年我国信托业发展将会致力于信托公司监管创新、制度创新和业务创新,目标是做大做强,积极培育核心竞争优势,培养一批经营稳健、规范的信托公司成为行业龙头。对此,信托业内部将大力推进组织创新,信托公司集团化和国际化将成为信托企业做大做强的主流,同时也将起到防范风险扩散的作用,防止因为某一项业务风险导致信托公司清算、倒闭,保护信托公司可持续发展。此外,为促进信托公司做大做强,鼓励信托公司创新,信托监管部门的机构监管职能和工作在2005年里也可能会得到相应的优化调整,从以前的清理整顿的职能向鼓励创新、加强风险监管的职能和工作转变。
5、市场化进程不可阻挡
推进市场化的进程,对我国信托市场、市场参与主体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取消一些行政审批将有利于市场化的择优机制、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其次,信托经营机构拓展业务空间也将会更为广阔,进而为信托经营机构的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提供机会。因此,随着在2004年信托市场市场化进程的推进,2005年的市场化步伐会加快节奏。但是在新的一年里,信托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转变,并且将会建立更加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监管机制。对此,笔者认为中国银监会将会结合行业发展的需要,主动削减部分审批职能,解除多余管制,开拓市场创新的空间,并且会根据审慎监管的原则,审时度势,保留部分信托监管工作必要的行政审批方式,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完善相关监督约束机制,保证行政审批工作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但是加快信托市场化进程并不意味着对市场监管的放弃或放松。银监会在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同时将会切实做好相关的工作衔接及后续监管,集中有限的监管资源,通过制定管理规范和标准,完善监管手段,加大事中检查监督、事后稽查处罚的力度等措施,搞好对信托关系中委托人的保护和各项信托业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6、信托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随着金融业及信托公司之间竞争的加剧,单一信托产品和服务的获利空间必将越来越小。所以,信托公司加大金融信托产品创新的力度,将有利于其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特别是在我国信托市场推进国际化、市场化的进程当中,信托市场结构、投资者结构将会发生深刻变化,相应的产品结构也将不断变化,这无疑给信托公司的产品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2005年的信托市场将会有更具规避风险和保值增值功能的金融信托产品出现,将会有更具资产证券化特征的信托产品出世。此外,针对国内金融混业经营趋势日益明显的趋势,欲要步入新年度的信托公司将会加大力度展开对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以及货币市场的产品研究。就目前而言,与企业年金相关的新品种及其衍生产品、储蓄替代型信托投资产品、资产证券化产品、股权信托产品、财产信托产品可能会成为2005年里信托公司金融创新的重点。
7、强化信托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建设
提高信托公司信息披露水平有利于建立强化的外部约束机制。2004年由于我国信托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导致建立有效市场的进程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这些问题包括:部分信托公司将信息披露看成是累赘或额外负担,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披露方式、内容和时机的选择存在随意性;信息披露滞后于公司运作经营的连续动态过程;以及披露过程中存在内容虚假行为。具体表现为:A、虚假陈述;B、误导性陈述;C、重大遗漏;D、披露不及时。因此,根据信托市场监管目标是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和信心,以此降低金融体系的风险的多角度目标考虑,笔者认为,2005年信托市场的信息监管将继续为建设一个有效的、充满竞争的信托信息构成与披露体系而努力。基于此,当前的监管层在新-年度里可能会根据市场中已经暴露的问题缺陷进行监管治理。比如说,从信托信息的不法行为进行监管,这些不法行为包括信息隐藏、信息虚假以及信息披露迟缓等多个方面。此外,在对信托市场信息监管的思路上,监管机关的运行将呈现以下态势:依法监管,减少行政色彩;强化信息披露,强化事后监管力度等几个方面集中监管。
8、外资逐步涌入中国信托市场
2004年底,爱建信托将46%的股权转让予香港名力集团,这似乎预示着外资进入中国信托业的暗流正在涌现出来,对此,笔者坚信这种趋势将会在已获得保留资格且正处于重组中的信托公司得到扩展。其实,引进境外实力机构参与中国信托市场的建设将会令市场的运作机制、管理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经验得到全面改善和发展。这也将是重建境内信托机构的管理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业务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绝好契机。因为它不仅有利于促进信托公司集团化国际化的发展,而且将对信托企业中长期资金供给及资源优化配置产生重大影响。
9、健全行业自律机制
行业自律是信托市场监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行业保护共同利益的必然要求。因此, 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和有序运行的信托市场,维护市场秩序,规范信托机构的经营行为、防范化解风险,提高行业规范程度和社会声誉的有效手段,是当前我国信托市场需要重视的一个突出问题。对此,信托监管层在2005年度将会通过中国信托业协会的协助来加强行业自律管理,来规范行业中的一些不良经营行为。具体来说,明年信托行业的自律管理应涵盖如下一些内容:①强化市场法制建设、完善市场自律制度;②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建立诚信记录和诚信评级制度;③提倡高洁的职业操守,树立优良的道德风尚。
10、积极培育信托专业人才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诸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然而行业人才的匮乏确实令信托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克服信托公司高速发展的路障,一些信托企业将要在新年度里加大对金融信托人才的培养和重用。为此,笔者认为信托企业要培养出优异的高素质信托人才,就必须要在新一年里大力展开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激励员工不断学习,注重积累和探索。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潜心钻研业务,在实践中持续地积累和探索,才能具备相应的意识和能力。(2)外出进修,拓展知识面。注重培养信托业务骨干,建立系统的培养计划。(3)引进人才,任人唯贤。
总而言之,2004年国内的信托经营机构在一定程度上面临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某种事实上,信托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之一,然而信托行业也同时存在着法规不配套、政策障碍、管理制度缺陷、激励机制缺位、产品科技含量不足、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不够等多种阻碍信托业发展的因素。为此,中国信托业要在未来的时间里耐心地进行产权结构调整、管理方式变革、金融信托科技、经营理念、经营战略以及投资领域的多项创新,以此在未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真正实现信托独特的制度之优势!
(xintuo编辑)